WK綜合論壇, WK综合论坛

查看:627 回復:0 發表於 2016-3-25 19:03:54
累計簽到:1488 天
連續簽到:10 天
跳轉到指定樓層
楼主
發表於 2016-3-25 19:03: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亞洲] 平等里.礁坑古道(內寮古道).番婆路 [複製鏈接]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礁坑古道之古樸土地公廟& X9 Z: X' U/ H6 {2 O5 K$ I
9 V+ C  H) {" ^: d3 l
礁坑古道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平等里內寮地區,聯絡擎天崗(舊稱大嶺、牛埔)與 內寮之間,為魚路古道的南支線之一。因古道沿礁坑溪谷而行,因稱之為「礁坑古道」, 而礁坑溪又名「內寮溪」,故古道又名「內寮古道」。 , |$ c0 T6 d" s
礁坑古道沿途所經之地,曾為日據時期造林地,亦為陽明山農場放牧範圍,牛隻放養其間,昔日曾有一男子定居於此, 當地人稱呼其為「番婆」,其所居之石厝為「番婆厝」。因此,當地老一輩者亦稱這條古道為 「番婆路」。 7 F! n8 v% z, d
從平等里派出所出發,派出所對面有兩條巷子,一為平菁街95巷,通往知名的坪頂古圳; 另一為平菁街93巷,直行至道路終點,即是內寮。這段路,步行約三十分鐘, 有小19公車可抵內寮註1+ y4 C. B8 P$ Z& f6 C1 L$ @% @4 Z6 |
小19公車終點為平菁街93巷106號民宅。沿著106號民宅前的柏油路直走,經過一土雞場,上坡, 左側有一整排高聳的杉林,彎過一斜坡後,走至道路盡頭,即是礁坑古道的入口。約五、六分鐘路程。
6 L1 F* Z3 T# \# T; A8 M9 W, d% S6 {& Q1 m8 ?
圖:礁坑古道
: t0 E7 G7 \3 v8 J0 k
9 d! z) q: h; j/ |
: ?2 ]5 ^  U. W& v
初入礁坑古道,一小段的上坡路。沿途有登山條,可見這條古道已漸多人走。 雜木林為主的林相,有農民種植的竹林,亦見零星的杉木點綴其間。泥徑佈滿枯葉, 踩踏間便覺有一份幽樸之意。 . N1 B% ~5 ]3 g* U# w. z, A5 A  v
夏日走於這樣的幽靜林間,相當舒適。古道緩緩而上,行走不覺疲累,這是我喜歡走古道的原因。 古道路徑不會大起大落,旅人的心情便可悠悠蕩蕩地閒走漫步,沉思領略。因為古道不難行, 所以老婆也常願意陪我同行。
; K& Z5 ~4 C7 X2 g閒步慢走,約十七、八分鐘,路旁出現小塑膠管。 這埋於泥徑下方的水管是內寮居民所鋪設,自礁坑溪上游截水,送往下游,以供農用。 這條路,也被當地居民稱之為「水管路」。
$ U* v, u; u/ L* o/ \# L- u3 r這時,古道漸向礁坑溪靠攏,已可看到右下方的溪谷,但溪谷乾涸,聽不到一絲水流潺聲。 幾分鐘後,古道與溪交會,溪僅有幾小處淺潭不動之水而已。越溪,續上行,發現左側草蔓間有一 「陽明山農場」界碑,因草蕨遮掩,稍不留意,即會錯過。這碑柱也透露著, 現在即將進入昔日陽明山農場的範圍了。前方溪畔處設有為防止牛隻越界的鐵絲柵欄,附近坡地亦見駁坎等拓墾的遺跡。 2 J9 B! i8 \: ?8 X

- Y' c& R6 n; W0 v 圖:土地公廟對聯-「白雪知公老,黃金賜福人。」
& o! C) {8 w4 \4 u2 D- W+ z# c

, G: h% [  M% z% @: Y" f$ ?3 _9 R  J/ a. |, X/ y; p: H  j
往前走,又再次越溪,來到溪右岸註2。 古道沿溪畔而行,溪谷漸開闊,景色愈見幽雅。約三分鐘,路旁出現一小巧古樸的土地公廟。
- C5 t$ |( v0 ]3 m+ g$ E這裡是礁坑古 道上唯一的土地公廟。廟座高約一公尺而已,但古雅質樸,是礁坑古道知名的人文遺址。廟座左右門聯石刻寫 著「白雪知公老,黃金賜福人」。   [1 Q* P" A; m
老婆靠近細覽,對門聯刻字興趣盎然,喃喃自唸,並向土地公虔誠膜拜,突然轉身說:「老公,明天大樂透 獎金看上十億。如果中頭彩,我一定會回來還願。」
7 b- f8 X8 t3 v# P6 Z! X我哈哈大笑。抬頭望,穿過林梢,我看見一片浮雲而已。 4 P* p) V  Z, ^9 D0 C& h
我喜歡這裡的環境,靜謐而幽緻。土地公廟前,腹地平坦,有一奇形怪樹,樹枝像藤蔓般地蛇蜷曲繞, 像是巧思的園藝作品。廟前泥徑上佈滿一層枯黃的落葉,有幽幽古樸雅意。若遇雨季礁坑溪水量盈沛 而潺潺之聲時,則徜徉於溪畔林間,一本書、一壺茶,亦足以暢敘幽情。
1 W# W) ^+ N" ]" q! @
0 G7 l$ _+ ~+ Z& l3 m 圖:「番婆厝」遺址
# H2 A# c1 f3 y
% v# P% Q6 s" W  W/ `1 L. i) z. o

/ b' m# ]5 {* s+ x, u8 X! d往前走,沿著溪畔的森林小徑前進,途中漸出現牛糞,小徑依舊平坦易行。約五分鐘,林間腹地又開展, 道旁有一巨大杉木,附近又多奇樹,為昔日造林的殘跡。又有岔路小徑及牛路紛岐,看來此地為四通八 達之交會點,景緻幽雅怡人。 / Q1 o( D4 f  g& U1 Z6 f! V
於此處,第三次越溪。溪畔皆設有鐵絲柵欄,還相當新穎。過溪,發現右側竹林旁有石厝遺跡,兩 間相連,但只剩低矮殘垣,高約一公尺,似為牛舍遺址。繞回主路徑,往前走,正前方突然出現一完 整的石厝,牆面佈滿青苔,充滿古意,我不禁大喊「哇!」老婆走在後頭,以為發生何事,急趕上前來。   b2 L( R# ~" V& @
這裡就是「番婆厝」了。屋舍四面牆只剩正面仍然完整,側牆只剩殘半,其餘己成頹圮。番婆厝正門居中, 左右各開一窗。窗形工整。稍為測量,屋正面牆長約九公尺,側牆約五至六公尺之間,牆高約二公尺。 面對著石厝的左側還有一小殘垣,更左側,就礁坑溪谷了。番婆厝附近溪畔腹地更廣闊,景緻勝過土地公廟。 於是我們在此休憩及午餐。
$ U" G. B3 [7 w) d6 D& q0 p4 L! ?
圖:礁坑古道的出口-擎天崗
/ G. O3 E3 f* M( {# W1 m6 ^( @+ r
9 i  J9 ]; Y3 _0 G* m& F/ U
8 L8 q+ K' r: Z% t2 @0 u9 u& K- @2 e- i
3 {% u$ @  g' y$ ~; q# w% W
餐畢,往前走,遇一小草原,芳草青青。過草原,又入森林,開始上坡路, 爬向擎天崗方向,約十分鐘,抵稜線,與瑪礁古道會合。由此往前,牛糞味愈濃, 擎天崗已不遠。穿出一段芒草路,約五分鐘,抵擎天崗草原。 " O- U( D+ a' D, V% b+ \
出口草原處,不見人蹤,惟見幾隻水牛在附近啃草。這時又剛好雲遮太陽,無日曬。欣賞遼闊的草原山景, 青翠綿延無際,心情極舒暢。 2 }2 n6 n% V# {; g' P
回程,至番婆厝,越溪,往另一岔路探路。在番婆厝對岸溪畔又發現兩處殘垣,皆似牛舍遺跡。此處亦有登山條, 於是跟著往前探一小段,判斷應通往竹篙嶺方向。這小徑可能是竹篙嶺古道與礁坑古道之間的聯絡道。 探勘淺嚐即止,於是折返走。從這個方向才發現番婆厝後方隱密樹林間還有一搭著帆布的一間石厝, 位置約位於小草原與溪谷之間。又越溪,前往一探,這帆布石厝應也只是一牛舍而已。吾友蕭郎及小 周兄去年九月探訪礁坑古道時,遇大雨,曾在此處避雨註3
& e/ N6 \4 S! ?1 @6 W$ } 往內寮方向的回程路,下坡易走,速度快,從番婆厝至內寮紅19公車站,約三十分鐘而已。
% Q4 T3 v, |3 g" z內寮古道是一條輕鬆路線,沿途十之八九踩踏於落葉泥徑,又有土地公廟及番婆厝等人文遺址,散發出幽幽古道樸拙之美。 平等里附近至擎天崗的四條古道:「竹篙嶺」、「礁坑」、「瑪礁」及「內雙溪古道」, 我已走過其三。 ! P/ x4 T) @* O( P
若比較礁坑、瑪礁兩條古道,礁坑古道人文遺址略勝,是以我愛礁坑比瑪礁多一些; 若以礁坑與內雙溪古道相較,則各有千秋,一樸拙,一夢幻;礁坑古道,「白雪知公老」, 土地公廟及番婆厝皆滄然有味,能觸動旅人之思古情懷;內雙溪古道,則溪淙映碧綠, 大菁、青礐、石厝幽然怡人,是一條水陸交織的夢幻路線。
& W3 N. K! [9 ]# q( O走過礁坑古道,擎天崗向南延伸的四條魚路支線,只剩「竹篙嶺古道」未訪而已。「竹篙嶺古道」之行,應該為期不遠。( K! n! e  k: B5 q- L# ~

' Y( o- Z/ k/ l" G
收藏收藏 贊贊(0)
把本文推薦給朋友或其他網站上,每次被點擊增加您在本站積分︰1宣傳
桃妖视频站,海量在线视频任你播

回復樓主 親!! 下午好,中午養足了精神嗎?讓我們一起渡過下午茶時間,WK有您更精彩!

 分享同時學會感恩,一句感謝的話語,就是最大的支持!  歡迎交流討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c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言論的方式運作,WK論壇對所有言論的真實性、立場及版權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言論只代表發佈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務必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言論」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言論,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內容出現「真實性、立場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論壇有權刪除任何言論(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SiteMap[網站地圖]

發表新帖 返回頂部